本文章转摘李财说

我们这一辈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萧条”,心里还是为之一动。

这句话说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这一代人,一直在经历着国家的迅速发展。确实,每个行业都在增长,先是乡镇企业制度红利,再是外贸企业进出口,后来是房地产膨胀,马上又进入互联网。

每一个人在时代下似乎都不错,工资年年小涨,跳槽也不困难,只要不是太笨,努力一些就可以获得晋升。就这样给我们形成一整套认知,或许这也是一种“幸存者偏差”。

这种认知认为这些增长好像会一直增长下去,所以很多归因的方法论都是基于增长的环境下做的。

但是到了当下,其实我们很多环境发生了改变;既有调结构的发展变轨,也有内外部营销的改变,还有一些传统思维和时代发展的落差。

所以在面临危机的时候,突然想看看历史,如果发生了“经济萧条”,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。

查阅了一些资料,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,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。

影响一:最直接的结果是失业

根据1932年《财富》杂志统计,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收入,大约是美国当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,这还不包括1100万萧条中的美国农民。

先不用说萧条,就是我们目前遇到经济增速放缓,也已经看到这个问题。最新的数据4月失业数据是6.1%,而16-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8.2%,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新高。

之前我看了一个说法:

宏观环境好不好,就看年轻人去了哪。 

高速增长的环境中,年轻人会优先选择哪里?

各类创业公司,科技互联网公司等新兴行业。甚至是——创业。    

因为遍地黄金充满机会,到处都是“搏一搏单车变摩托”的创富故事。    

经济下行中年轻人又会选择哪里?    

考公、考研、考事业编……    

机会越来越少。再没有“年薪百万”的职场神话,再卷也要上班。

失业潮是首先在萧条中触发了,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影响消费。

影响二:消费意愿减少,工厂效益变差,资产贬值

在美国1929年萧条中,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下降56%。这个带来的是人们开始控制消费,但是消费又影响到企业收入,企业收入下降又反馈在经济。

当时美国工人家庭为了省钱,要把灯泡的功率换成更低的,专门排队买隔夜的面包。购买力萎缩,不敢花钱。

穷人消费不起,中产不愿意消费,这样会螺旋式的影响经济。

影响三:1930-1933年,美国人口从城市向乡村倒流

因为就业困难,所以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只能离开大城市,到乡村避难,毕竟在乡村可以自己种植粮食,可以找到更多果腹的方式。

影响四:股市提前下跌,跌幅近90%

早在1927德国股市就已经崩盘。到了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溃从1929年9月的381点至1933年,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仅剩40余点。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样经历了相似的波动轨迹。相较于最高点,1929年至1933年,股市跌幅近90%。

当发生上述情况的时候,作为普通人需要怎么做?

第一,减少负债

在经济不好的时候,资产价值减少,但是负债不会减少。所以在“萧条”时期需要降低负债;

第二,留现金类资产

在经济萧条的时候,保住工作,并注重手头资金的流动性。现金类资产是挺过萧条的保障。

第三,关注发展产业

萧条时期反倒是人们更注重消费不多但是能够占用时间的娱乐活动。当时美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,人均一年看28场电影,各类游戏、长篇、杂志销售量大增。

另外政府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,推动经济的复苏。

以上是美国大萧条走过的路,在大萧条之后,主要国家没有发生如此严重的危机。虽然我们经常说日本经历“失去的二十年”,但是现在看,在这个过程中,日本政府却成为了“韬光养晦”的二十年,形成了庞大的离岸经济,日本民众也是生活富足。

现在我们经济上在众所周知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存在一定的下滑,但是这距离“萧条”还差的很远。而且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各方面投资,在一定程度放松房地产,有序推进各地的复工复产。

前几天总理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。解读过来就是要想尽办法发展经济。同时对于民营经济、平台经济也有了认可,在更高的层面数据更充分,能看到的东西更多。希望有更多的政策给到实体企业,这才是保护就业的基本盘,也是保住股市的基础。

作者 hzrongzi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Call Now Button